2025年狂想劇場全新展演

媽吉—姐妹仔伴(Tsí-muē-á-phuānn)

 

【節目介紹】

 

三位藝師,三位母親,同時也是陪伴彼此數十載的「姐妹仔伴」(Tsí-muē-á-phuānn),

她們的歡笑淚水所拼湊出的,不只是家庭的故事,更是一段活生生的當代劇場史,

走過風光、洗盡鉛華,面臨世代交替的傳承之際,又將何去何從?

 

「姐妹仔伴」(Tsí-muē-á-phuānn),既是姐妹,卻又並非血親,

而是因為共同的選擇而相聚,比血源羈絆更深的家人。

狂想劇場與陳麗香歌仔戲團再度合作,將2023年駐館前期創作的作品以完整編制製作,

以紀錄劇場的方式呈現另一種歌仔戲藝師的人生風貌。

狂想劇場透過訪談陳麗香歌仔戲團三位資深藝師——曾鶴、陳莉芸、蘇玉蘭,挖掘出她們深藏在後台的故事,以現代戲劇的敘事方式,述說藝師的人生記憶。並且邀請中生代與新生代的歌仔戲演員,以不同世代的角度互相探索,在習藝與人生路上的種種碰撞和挑戰,踏上這條路的人們的故事,是否有可能尋找到跨越時空的相似之處呢?

 

如同鄰家阿姨一般親切的藝師們,卻埋藏著波瀾壯闊的人生,

有人曾經經營過堪比當代大團的戲班,卻因為時空背景的因素而不被史冊所載,

有人在戒嚴時期的時空背景下,早已是紅遍東南亞的名角,

有人曾是以演技和美貌著稱的旦角,卻仍願意為了戲班生計,

扛起所有欠缺的行當,並在丑角的表演中獲得新的成就。

 

即便她們在人生路上並沒有選擇走上成名之路,但民間戲台也是最嚴苛的封神臺,

他們勇敢的挑戰著生活中所有大大小小的困難,將自己平淡的人生活成傳奇,

理應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
 

而中生代歐慧君、詹巧雲與新生代蔡宇倫等表演者們,

即便沒有經歷戲曲最鼎盛風華的時代,仍義無反顧的踏上同樣的一條路,

是什麼呼喚著他們?

 

傳承藝術的苦並沒有因為時代進步而減輕,

他們也曾經歷過如藝師阿姨類似的煩惱,也在不斷的用生命實踐,

如同彼此的「姐妹仔伴」(Tsí-muē-á-phuānn)一般,

成為並非因為血緣,而是因為選擇而產生的家人。

 

跨越世代、挑戰傳統與現代劇場語彙的重新詮釋,

希望傳承下去的,是藝術最貼近生活與人性的一面,

找到我們已經失落的,曾經戲劇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年代中,

觀眾和表演者互相理解、彼此需要的連結。

 

※本劇獲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支持,台語比例,約90%。

※觀看演出,可參與「培育台語家庭計畫」集點,1場次1點。

 

演出時間

2025/9/19(五)19:30  (演前導聆

2025/9/20(六)14:30  (演後座談)

2025/9/20(六)19:30  

2025/9/21(日)14:30  (演後座談)

 

演出地點

牯嶺街小劇場 一樓實驗劇場 (臺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)

 

購票連結:

https://www.opentix.life/event/1934498731787984897?srsltid=AfmBOoojNGfIRASj6IMxh9ZnMoQeTisGA-jg57ra_aPBlQQhC19ngs1B

 

延伸活動

演前導聆,演出前30分鐘,於牯嶺街小劇場進行演前導聆,約莫20分鐘

演後座談,演出後於牯嶺街小劇場進行演後座談,約莫20分鐘

 

製作團隊

製作人:曾瑞蘭 

導演:廖俊凱  

編劇:沈琬婷

傳統編腔設計:姜建興

影像導演:楊詠盛  

台語指導:賴昭男

特別演出:資深藝師  曾鶴、陳莉芸、蘇玉蘭

演出:詹巧雲、歐慧君、蔡宇倫

執行製作人:楊舒涵

舞台監督暨燈光設計:周雅文

舞台設計暨影像設計:林育全

服裝設計:張渝婕

梳化設計:鍾其甫

音樂設計:劉文奇

音響執行:温承翰

視覺設計:賴柏燁

導演助理:黃琬淇 

攝影:陳少維 

 

主辦單位:狂想劇場

贊助單位:文化部、國藝會

感謝單位:陳麗香歌仔戲團、員林演藝廳

行銷單位:狂想創意